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期间,其精美的海报引起了许多影迷的关注与赞美,海报中的水墨元素更是将东方美学的飘逸与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套海报的水墨部分概念设计正出自水墨画师丝鸣·东城张三爷之手,她的另一套水墨作品《搜神》也在第三届全国插画扶持计划(CIAC)中摘得银奖,近期正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展出。

  “《搜神》系列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志怪文学《搜神记》。我对人物的状态刻画和表达一直很感兴趣,因此《搜神》选择以人物为中心,希望通过自由写意的水墨语言表现角色和气氛状态。”丝鸣说,自己对传统文学传说或戏曲故事很感兴趣,也常从这些文本中汲取作画灵感。

  酣畅、大气,是许多观众看到丝鸣画作时的第一感受。《搜神》系列延续了她独具个人特色的水墨写意风格,通过大笔触效果、开放轮廓、较强的概念性等细节丰富画作的表达,在创作上突出角色自身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画面整体更简洁、细节节奏更细腻、情绪传递更直接。

  “这次选择《搜神》系列参赛,是希望能呈现出更贴近自我、更具表现力的作品。”今年是丝鸣第二次参加全国插画扶持计划,与上一次以水墨场景为主的参赛作品不同,此次丝鸣回归了自己擅长的人物表达领域,在赛事中检验自己的积累成果,最终凭借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脱颖而出获得肯定。

  水墨画崇尚写意,意味着需要绘画者在落笔时“做减法”。丝鸣的水墨画笔触松弛飘逸,在构图的观感上似乎留白颇多,如何“于简明中写意传神”,是她不断探索的方向。

  “线条笔画少、透气多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留出更多想象空间。”丝鸣说,在有限的笔墨线条里作画需要画师对人体结构有准确的把握,角色的形体动态才不会产生“中断感”,这样的作画方式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在落笔时收放自如。

  在丝鸣的作品里,有仔细勾勒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大笔一挥的部分。“细节通常都集中在人物面部和手部,眼神、五官需要明确精细的刻画,才能清晰呈现角色的情绪状态;而衣袍、背景等部分画起来就相对自由,会更多地用大笔墨和留白的方式突出‘在梦中’的感觉。”

  多部水墨风作品获得认可,让丝鸣愈发坚信水墨风格拥有“独特的生命力”,其在文化意蕴、情感厚度和视觉感染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多可能性值得去尝试、探索。

  用毛笔蘸饱墨汁,在喷洒过水的宣纸上开始作画,寥寥几笔,墨与纸的结合便勾勒出一个惟妙惟肖的人形……社交平台上,丝鸣从不“藏私”,常常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事实上,丝鸣第一次创作水墨画距今不过五年多的时间,但她坚持每天练习,在不断地试错和实践中逐渐精进画技,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丝鸣回忆,自己刚开始创作水墨画时,经历了无数失败,经常画了一整天都是废稿。但她始终相信,坚持创作的规律性、保持固定的创作频率,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成长。终于,她的努力在如今“开花结果”。

  “插画创作需要创作者真诚的表达,只有自己真正热爱并享受创作的过程,作品才可能感染别人。”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丝鸣认为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作者要忠于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不要被当下的流行影响。创作者需要不断向内探索、自我感受,才会找到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大家也要多鼓起勇气参加比赛、分享作品,在交流中获得经验。”

  “飘逸的水墨技法,画面松灵有韵味,生宣纸纸本手绘结合板绘,将搜神的志怪故事重新演绎,现代感十足的国风水墨,不论造型概括能力还是画面构图,都体现出作者的个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