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是孟京辉戏剧工作室集结最新文艺资讯、分享全球优质演出的每周定期安利平台。我们从戏剧出发,推荐各种艺术表达形式,戏剧、音乐、电影、展览、舞蹈、多媒体…

  “一人即宇宙” 的意思很简单: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浩瀚世界,内心藏着多重特质和未被看见的想法。就像《艾菲尔铁塔上的新郎新娘》中,每个人物都像我们内心的不同 “分身”,留声机诉说着脑海里天马行空的想法。

  《艾菲尔铁塔上的新郎新娘》是法国剧作家让·科克托的戏剧作品。作者用戏剧本身的戏剧诗意将星期天的空虚、童年的残忍以及日常生活的诗意与奇迹,展现在观众眼前。这部戏描绘了一场在艾菲尔铁塔上举行的不寻常的婚礼。在这部剧中,观众无法看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一个又一个荒唐的、碎片化的、犹如梦境的片段,正是这种无法用常规叙事逻辑去辨认的画面,构成了作品本身的诗意与浪漫。

  从《兰心大剧院》到《三块广告牌》,我们一直在探索个体如何在绝望与冲突中寻找自我。5月31日,《蓝色茉莉》将继续这条探索之路,它展示了一个女性如何在失落和混乱中努力重塑「自我宇宙」的存在。

  Jasmine(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的丈夫Hal因为商业诈骗罪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她只能离开纽约来到旧金山投靠她的妹妹Ginger(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从挥金如土的生活瞬间回到普通人的世界,Jasmine精神崩溃了,她经常自言自语,并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不喜欢Ginger的前夫Aguie,更不喜欢Ginger现在的男朋友Chill。Jasmine在一个牙医诊所找到了份工作,同时回到学校上课,但她的生活仍旧一团糟。直到在一个派对上,她邂逅了一个公务员,他风趣英俊又有钱,很快就赢得了Jasmine的心。Jasmine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就在他们准备购买结婚戒指的时候,Ginger前夫Augie的出现又让她的世界昏天暗地......

  作家余华写了一个凄美迷人的爱情故事,导演孟京辉把古典爱恋和现代柔情结合成恍惚迷醉的一杯美酒。

  寒门书生柳生赴京赶考途中,偶遇深闺小姐惠,二人暗生情愫。临别约定不管榜上有无功名,早去早回。三年后柳生落第归来,褴褛破败,发现小姐惠所在城池已万木萧条,断井残垣...

  再一次落榜的柳生在河边依稀见到了小姐惠。是人?是鬼?是仙?是侠?爱情是否能被反复渲染为艳丽的篇章?

  古希腊悲剧式的结局、山海经鬼魅的奇异、后现代抽离的解构,一切都在空幻和快感中走向更开放的轮回...

  让·热内是20世纪的法国最别具一格的作家之一,《女仆》是他早期的戏剧作品。一所豪宅、两个女仆、一副手套、一条裙子、一只闹钟,两个女仆趁女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玩起了扮演主仆的游戏。她们嫉妒女主人的美貌、高雅,憎恨她的挑剔,然而,故事的发展好像并不如她们意...

  让·热内经常在作品中让主人公完成“逃离。女仆姐妹渴望逃离阶级,逃离现实。这不仅是女仆姐妹的故事,也是每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的内心。但是逃离,出路在哪里?

  以肢体丈量空间,以动作挥霍时间。在今日舞台之上,这一多重影像交织的欲望之舞行将复活。蝴蝶将翩然而至,带来一场名为“欲望”的白日梦。游戏已至高潮,奏乐!起舞!

  《浮士德》德国作家歌德创作,出版于 1808年,它用一万多行诗句,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故事从两次打赌开始。

  第一次是上帝与魔鬼的打赌,他们把名为浮士德的博士选做了赌注。第二个赌,是魔鬼与浮士德之间的赌注。两人签订了协议:魔鬼会成为浮士德的仆人,极尽所能帮他体验花花世界,但如果浮士德沉溺其中,说出:“你真美呀,请你暂停!”届时,浮士德就算输了,魔鬼将拿走浮士德的灵魂,并把他打入地狱……

  《浮士德》首次把最尖端的科技和最先锋的艺术结合在一起,用诗句碎片跨越百年,有关生命的另一种选项,正在剧场徐徐展开......

  《狐狸天使》戏如其名,充满神秘,诱惑,狡猾,好奇,机敏,向上。一场车祸,被撞者和撞人者,都成了邪恶的代表;一次咒骂,空荡的脑袋里孵出了前所未有的心声;一次失眠,遇见了爱情,或是欲望,亦或是自己;一份遗愿,重燃了心跳,延续了舞台上的生命;一次死亡,死者静默无声,生者摇曳飘忽……

  《恋爱的犀牛》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可二十多年来,无数人却不仅仅被其中的爱情打动。正如故事里的人物坚持着爱情里的执拗、倔犟、较量与自说自话,我们希望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坚持到底、生生不息......

  世界上最懂女人的作家茨威格原著、世界上最不懂女人的导演孟京辉执导、独角戏女王黄湘丽主演。一个女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袒露了隐藏一生的隐衷。几何立体的舞台,犹如碎玻璃般营造针尖刀刃上的舞蹈。一张床、一饭桌、一吉他、一女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交织通感,将促成这场戏剧的感官盛宴。

  - Josephine Tey的犯罪小说《时间的女儿》(The Daughter of Time)即将被搬上英国舞台。本剧由M Kilburg Reedy改编,Jenny Eastop执导,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艾伦·格兰特探长在住院期间,重新调查研究理查三世所谓罪行以及塔中王子谋杀案的故事,由此探讨“历史记载是如何被有目的地改写和扭曲的”。该剧将于7月18日在Charing Cross Theatre开始预演,一直持续到9月13日。

  - 好莱坞老牌影星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创作的戏剧《明日世界》(THIS WORLD OF TOMORROW)将于今年秋天在外百老汇开演。剧本由汤姆·汉克斯和James Glossman共同改编自汉克斯201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Uncommon Type,讲述了一位来自未来的科学家回到过去——1939年世界博览会——寻找爱情的故事。

  《狂野时代》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特别奖。这是华语电影继侯孝贤2015年《刺客聂隐娘》获得最佳导演奖后再度获奖,而对于内地电影,则是继贾樟柯2013年《天注定》获得戛纳最佳编剧奖十多年后的再度获奖。

  在当晚颁奖后的记者会,来自中国的记者向评委会主席朱丽叶·比诺什提问,同时也向其他评审提问:为什么你们要设立这个“特别奖”颁给毕赣的《狂野时代》?这部电影对你们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解释一下你们的选择吗?

  主席朱丽叶·比诺什回答:“这是一个我们单独设立的奖项。我得说,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作为评委会主席,我可以推荐一些作品,然后评委会所有成员再决定同意还是反对。因为这是一部...就像一部有奇特创造力的“不明外来电影”,它反映了导演心中的梦,虽然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这部电影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单在视觉方面,它已经俘获了我,我觉得这无与伦比,评委会集体同意给这部电影这个“特别奖”。

  由邹时擎执导,肖恩·贝克编剧,蔡淑臻,黄镫辉,马士媛主演的华语新片《左撇子女孩》入围长片竞赛单元,并最终获得GAN Foundation发行奖。

  《左撇子女孩》讲述一位单亲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在乡下生活数年后重返台北,在热闹的夜市摆起小吃摊。面对新环境,三人以各自的方式努力适应,既要维持生计又要守护家庭完整。当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外祖父禁止左撇子小孙女使用恶魔之手后,这个三代同堂家庭深埋的秘密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这部电影的导演邹时擎出生在台北,大学毕业于辅仁,后来到美国纽约的新学院修的媒体研究硕士。她毕业后移居美国,和在新学院认识的电影人西恩·贝克展开合作。2004年两人合作的《外卖》(Take - Out)颇受瞩目。之后西恩·贝克渐渐声名鹊起,邹时擎成为他得力的合作伙伴,在《橘色》《雪鸟》以及大火的《佛罗里达乐园》《红色火箭》中,担任制片人、演员等职。《左撇子女孩》是邹时擎第一部导演的长片,评论说,因为有一个一波三折又精彩的剧本,让这位“老”影人新导演的作品,完全不像是个新人拍出来的。

  - 美国知名影碟厂牌CC标准收藏宣布将于8月发行杨德昌《独立时代》和《麻将》4K修复版蓝光套装,此前,CC曾经出版杨德昌《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青梅竹马》。

  -贾樟柯导演联合创办的浪漫电影发行科官宣获得三部戛纳影片中国内地发行版权:《情感价值》(主竞赛评审团大奖),《恋爱裁判》(首映单元),《淘金记》(4K修复版,戛纳经典单元)。

  摄影师美队与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相遇,始于2015年的乌镇。他原本并不拍剧场,只是偶然走进演出现场,被某个瞬间击中。从那以后,我们开始了长达近十年的合作。他开始用相机记录剧场——不为剧照服务,也不为剧情补图,而是捕捉那些演员独自站在舞台上,与自己较劲、与命运相撞的时刻。

  十年间,他拍下了大量珍贵影像。而这一次,由黄湘丽主动发起,将这些照片从硬盘中请出。如果说舞台是黄湘丽面对世界的方式,那么摄影则是她回望观众、回望自身的一种延伸。这是一次回首,更呈现一种未来。

  继剧本朗读、电影放映后,这场摄影展是「一人即宇宙」系列活动的第三部分,也是一次从戏剧到影像的边界探问。这一次,我们汇聚了这个舞台上十年间的多个瞬间,记录蜂巢剧场的老朋友们在表演中独自面对命运、情绪、语言与虚空的时刻。在剧场中,他们没有替身,只凭身体、语言与意识撕裂空间。在独白中释放、在沉默中燃烧、在一次次情绪爆破的边缘找回自我。在蜂巢剧场持续上演的「一人即宇宙·丽丽在蜂巢驻演计划」中,黄湘丽以五部独角戏诠释极致情绪的边界:爱与冲动、孤独与失控。这一次,镜头替我们凝视她——记录,纪念,确认:她,就是那个不断生成宇宙的引力中心。

  西岸美术馆于2025年4月29日隆重推出首个自主策划的特展“建造上海:1949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这也是全球首个系统研究和呈现上海现当代建筑与城市发展历程的展览。该展览聚焦了新中国成立至今,上海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演变历程,通过住宅、新城开发、公共文化建筑、城市更新等类型,揭示了地方性创造与全球文化变迁之间的复杂联系,引领观众走进一部七十五年的建城史,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和情感汇集于此。

  建造上海:1949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由同济大学教授李翔宁担任主策展人、青年策展人高长军担任执行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团队担纲展览学术研究,带领观众走进从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到全球化时代上海建筑与城市发展的整历程。该展览关于城市建设管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业遗存活化、城市更新规划等领域的实践的深度剖析,以及对城市美学、理想生活环境的塑造、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探讨,均对未来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深层次参考与启示。

  “陈可:无名包豪斯”展出艺术家陈可自2020年开始创作的“包豪斯女孩”系列的最新作品。自2000年代初登上艺术舞台以来,陈可(1978年生于四川)以富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广受关注,其艺术实践深入探索了更广阔的社会与历史语境下个人情感的复杂性。本次展览汇集了60余件绘画、纸本创作,以及特定场域毛毡壁画,聚焦包豪斯学校女性群体及其往往被忽视的贡献,尤其是编织工坊中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与对编织与纺织艺术的深远影响。此次展出作品的感染力在UCCA所在的北京798艺术区的特殊语境下得到进一步凸显——这片后工业建筑群最初由德绍国家设计院的建筑师于1950年代设计,1925年至1932年包豪斯曾在这座东德城市达到其发展巅峰。陈可以跨越时空的多维视角,重新回望包豪斯的历史,通过细腻而充满情感张力的图像,将包豪斯的色彩与意象巧妙融入细腻的叙事之中。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包豪斯作为创新策源地的重新审视与重构,更通过对这段历史中被边缘化的女性群体的致敬,揭示了其长期被低估的艺术影响力与创造性贡献。“陈可:无名包豪斯”由UCCA馆长田霏宇策划。

  “陈可:无名包豪斯”重新审视了通常以男性视角为主导的包豪斯历史,将目光转向这场现代主义浪潮中被遮蔽的“另一面”——女性参与者。尽管这些女性艺术家的姓名与故事已随时光流逝而湮没,陈可仍以敬意追索其创造性贡献,尤其聚焦包豪斯鼎盛时期编织工坊的女性群体——她们极具实验性的艺术实践与观念严谨性即便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深受启发。“陈可:无名包豪斯”与包豪斯风格的UCCA场馆形成对话,通过艺术家极具个人化与情感共鸣的视角,重新勾勒出这段被遗忘的历史,邀请观众一同思考应如何重新书写这一既鼓舞人心又不尽完美的文化遗产。

  -巴塞尔艺术展卡塔尔展会(Art Basel Qatar)将于2026年2月在多哈首次亮相,融入卡塔尔蓬勃的文化景观和中东、北非、南亚地区充满活力的艺术生态系统,为中东、北非、南亚及其他地区的顶尖艺廊和艺术人才提供无与伦比的展示平台。

  - 著名摄影大师、现当代人文纪实摄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于法国时间2025年5月23日在巴黎逝世,享年81岁。